财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议方案


前言
    随着各省/市推行综合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预算编制的细化、预算的安排、预算的执行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正向公共财政体制方向发展,因此要求财政部门在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采取各种管理措施对业务予以不断规范的同时,也应积极探索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的新思路,努力改变过去依赖于大量人力的低层次管理方式。
    在过去的这些年中,不论是中央财政部、省级财政厅还是各地市财政局都进行了许多信息化的尝试,开发了不少的业务处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并且一些系统已经投入了实际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但是,这种自上而下的以各职能部门为单位的独立系统,也造成了当前财政部门各种系统分块割据的局面,众多的系统之间相互隔离,大量的数据重复存储,不仅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还会导致数据在各种口径下的不一致性。由此可见,传统的完全参照业务的手工处理模式而开发出来的应用系统已经无法满足财政部门的业务需要,也无法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开发一套全新的财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的设计思路
    财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到财政部门的各项业务与所有的内部机构。例如,各省/市财政局就内设如下科室:预算科、基建科、综合计划科、农税科、企业科、行政事业资源科、国库科、财务监督科、会计管理科、政府采购办公室等等。

    如果简单地参照现有科室情况以及不同科室的岗位设置、职能划分,开发出一套完全复制业务手工处理模式的应用系统,那么这样的系统将是僵化的系统,它无法满足财政部门的业务需要,也无法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当财政部门的机构设置、岗位设置、职能划分发生变化时,这样的系统就无法适应新的应用环境。因此,财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绝不能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

    财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应该是:详细调研财政部门各个内设机构的职能与业务处理流程,在经过细致分析充分剖析每一项职能、每一项业务的处理流程之后,将财政部门的各项职能与业务进行分解,分解成为最基本的职能单位与业务单元,再将其提炼升华,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稳定、高效的组织架构与优化的业务处理流程,从而实现业务重组、职能重组,形成新的组织架构、新的工作岗位、新的职能划分。

     就整体而言,财政部门的业务与职能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业务处理过程,包括组织各项收入、编制全年预算、实施各项支出、进行会计核算等;二是管理过程,包括资金拨付的审批,财经法规、纪律、制度的制定、宣传、实施,对外的财经事务的监督等。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的,前者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而后者则更多的涉及到大量的公文处理,因此财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是业务处理系统与办公管理系统的有机结合。

系统的设计原则
    财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施应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为保障系统的各项性能,达到系统建设目标,在应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先进性与发展性
    采用先进、成熟和具备发展潜力的信息技术,既要保证系统在当前实际的功能需求和运行环境下的高可靠性运行,又要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

标准化与开放性
    在系统总体规划设计中,所有软硬件产品的选择必须坚持标准化原则,选择符合开放性和国际标准化的产品和技术;在应用软件开发中,数据规范、指标代码体系都必须遵循软件开发的规范要求,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互连性。

安全与保密
    系统必须有高可靠性,并对使用信息进行严格的权限管理。在技术上,采用严格的安全与保密措施,确保系统的可靠性、保密性和数据的一致性。

投资保护
    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避免重复开发,现有系统已有的功能,原则上不应重新开发,尽量保护现有系统,对于新开发的系统,要能最大限度的与原有的系统互连。

信息共享
    最大限度实现信息共享,避免信息的条块分割,使信息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深圳市维莱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003-2016